每年清明前后,是屯綠的采摘旺季。在黃山屯溪區各個茶園,成片的茶葉青翠碧綠,一壟壟茶樹與湛藍的天空交相輝映,別有一番景致。茶農們雙手在綠浪里翻飛,喜笑顏開穿梭在茶園中,分時段、分區域對生態茶園進行采摘。
屯溪船上客,前渡去裝茶。屯綠成名至今已有近300年歷史,屯綠制作,歷史悠久,約始于明代,盛于清民,是傳統手工技藝的典型代表。屯綠又稱“眉茶”,集中產于黃山周邊的休寧、歙縣、寧國、績溪及祁門東鄉等地,以其“葉綠、湯清、香醇、味厚”四絕獨步海內外,是我國炒青中出類拔萃的品種,是我國出口綠茶的源祖。
一大早,漫山遍野的綠色生態茶園里,幾位茶農身挎竹籃,雙手指尖在茶樹間“起舞”,不一會兒,就裝滿了一籃子新鮮的茶葉。站在最前面的,是黃山一品有機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福壽,他不時回頭,與其他茶農討論采茶的相關標準?!斑@是一芽一葉,這個是單芽,要用手拿住茶芯輕輕往上一提,不然會影響茶葉品質?!背谈凼鞘〖壏俏镔|文化遺產傳承人,從事茶葉生產加工30多年,為了滿足國際國內市場需求,他經過刻苦鉆研、反復實踐,利用科技手段發揚屯綠加工、制作方法,開發了清福香茶等新產品。
走進黃山一品有機茶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,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抓緊進行出口茶葉的分裝、打包,這邊,烘干好的茶成品陸續裝袋,另一邊,工人忙著開始新一輪的茶葉加工,分工明確、配合默契,一切都井然有序。這批茶葉生產裝車完畢之后,即將遠洋奔赴海外市場?!澳壳肮境隹谟唵纬渥?,工人們正加班加點趕交訂單,2022年趕上了企業的高速發展期,全年出口茶葉3200萬美金,銷售額2.8個億,銷售量達1.5萬噸以上?!惫緢绦锌偛谜聵s劍高興地告訴記者。
黃山一品有機茶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基地建設、生產、加工、銷售出口為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作為擁有70年制茶史的老牌企業,公司始終秉承“綠色、健康、生態”的發展理念,堅持走專業化特色化道路,茶葉遠銷中東、西非、北非、歐洲、北美及澳洲等40多個IM電競國家和地區,市場前景一路看好。
為了更好保護和傳承屯綠品牌,公司成立伊始就把“屯綠”茶葉商標申請注冊,并進行規范化運作。為了滿足國際國內市場需求,公司經過刻苦鉆研、反復實踐,利用科技手段發揚屯綠加工、制作方法,開發清福香茶等新產品。
同時,公司堅持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產業化經營,組織屯溪及周邊零散茶葉種植戶,集中種植和管理,規范茶葉種植、加工各環節,打造出成片茶葉基地,全部符合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出口要求,使基地茶農的收益穩定增長?!白?012年起,我們以自有品牌出口至西北非中亞等三十幾個國家或地區,利用一帶一路、中歐班列及海運將產品源源不斷的輸送到消費者手中,優良的品質讓產品持續走俏海外市場?!闭聵s劍信心十足。
“當前最關鍵的是全力做好‘一品’公司茶葉基地保護和屯綠傳統制作工藝發揚光大,不斷提升黃山原生態茶的品牌形象,重塑‘屯溪綠茶’的輝煌?!闭浦袀鬟f最初的溫度。屯綠人用勤勞的雙手、精湛的工藝,不斷提升茶葉的品質和標準,讓屯綠名揚全國,風行天下。
今日屯溪,四通八達的現代交通網絡已經鋪就,承東啟西的多重優勢更加明顯,高鐵暢通,航線齊全,國際屯溪已然蜚聲中外。
屯綠復興是黃山之幸、百姓之福。為此,屯溪區抓住重大機遇,擦亮屯綠招牌,在“引進來”和“走出去”的雙輪驅動下,推動屯綠從山城突圍,走向世界,實實在在惠及生產者、經營者和消費者。近年來,屯溪區大力加強品牌的建設和宣傳,申請了多個出口商標,并堅持利用自主品牌出口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牌優勢,掌握了一定的國際市場的話語權,進而提高了核心競爭力。同時申請了多項出口包裝外觀專利,每年利用拜訪客戶、參加展會、市場調研等機會大力宣傳屯綠品牌,自2012年起,以自有品牌出口至西北非中亞等三十幾個國家或地區,利用一帶一路、中歐班列及海運將產品源源不斷的輸送到消費者手中,極大地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,產品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。與此同時,屯溪區不斷加強農技人員培訓,指導提升茶葉品質,并通過土地流轉,引導規?;洜I,鼓勵企業做大做強,規范茶葉市場管理,致力打造一批屯綠知名品牌。
質量是品牌的生命,也是奠定品牌基礎的最重要的保障。屯溪區不斷推陳出新,提高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,在茶葉加工和拼配等技術環節適時推出適合消費者口味的茶葉,同時大力加強技改項目,實現產品升級換代,形成了年產8000噸“屯綠”產品小包裝自動化連續化生產能力;創建黃山一品茶葉聯合體,建立“屯綠”產品核心資源區域,打造優質屯綠茶全產業鏈原料基地,采用標準化生產工藝生產,從基地源頭保證茶葉的品質,促進了加工制茶技術的提高,增加了茶農的經濟收入,保證了“屯綠”茶葉原料品質的穩定,促使茶產業鏈良性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。同時,借助一品茶葉科技特派員工作站,利用一品茶業工作站的科技人才,服務新型農業主體,在茶葉栽培、加工、安全衛生、降低農殘等方面對種植大戶、家庭農場、合作社、企業提供科學技術指導、科學培訓,積極為當地新型農業主體進行技術指導,在加工自動化設計、設備安裝、調試等各個環節進行科學指導,有力地提高了當地制茶水平,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。